中美交锋唯一悬念美国费尽心机以洪荒之力死打中国打出了个寂寞

  九游新闻     |      2025-04-19 15:35

  “美国费尽心机,调动洪荒之力,把中国往死里打,结果打出了个寂寞。”“美国已经永远不可能在制造业赶上中国了”“中美世纪交锋的唯一悬念是AI,AI大模型能预言谁将胜出乎。”台湾专栏作家石齐平这样写道。他也曾作出自己的判断,坚信“东升西降”不可逆转,中国赶超美国不可阻挡。精彩!点赞!

  文章以王毅外长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霸气连问开头,文章称,中国外长王毅在大陆两会记者会上质问美国:你们从这些年的关税战、贸易战中得到了什么?贸易逆差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制造业的竞争力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通膨是好转了还是恶化了?你们出台“印太战略”这么多年了,为地区国家做了什么?除了挑起事端制造分歧什么也没有……。一句话,美国费尽心机,调动洪荒之力,把中国往死里打,结果打出了个寂寞。

  文章指出,桥水创始人达里奥最近受访也表示,美国已经永远不可能在制造业赶上中国了,而且,作为美国最后拿得出手压过中国的优势,也就是顶尖大学,也将因AI的出现与发展会很快失去。

  所以,就中美两强世纪交锋的总形势来看,中美这场世纪对决的最终胜负将取决于AI,AI是唯一的悬念。对美国而言,幸运的是,她是AI的领头羊,AI的先驱者,以及至少到目前为止,暂时保持着对中国的领先优势;但糟糕的是,她的领先优势正在被急起直追的中国很快地拉近之中,特别是在“深度求索”(DeepSeek)横空出世之后;然而,更让美方忧心如焚的或许还不是DeepSeek本身,而是让几乎所有人都会感到意外的“语文”。

  文章认为,美国最出色的英文大模型,最近居然出现满屏皆是汉字的奇观。有大量外国用户反映,OpenAI最近发布的o3-mini大模型突然使用中文推理,要知道,机器对中英文是没有偏好的,他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效率,无论深度思考和逻辑推理,哪种语言速度更快就选择哪种。

  文章分析,对AI而言,汉字就是一种高维语言,每1个汉字的信息含量或密度相当于3.7个英文单字,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夺眶而出”、“夺门而出”中的“夺”字,语意内涵十分丰富。

  汉字还有偏旁,如花草芬芳,江河湖海,前者均跟植物有关,后者均与水有关。又如“江湖”两字,在英文中就只是江与湖,在中文中,就有社会、天下的格局,甚至还可联想到英雄豪气。又比如,汉字中,自行车、汽车、电动车、火车皆是车,英文却各有1个字;葡萄风干就是葡萄干,在英文中,葡萄是一字,葡萄干又一字,两者毫不搭嘎。

  文章指出,牛津英文辞典每年新增4000多个新词,总数已超过100万个,中文日常约3500字就够用了。这种差别,平常不觉得,AI时代一来,优劣立判。使用英文,AI大模型训练时必须堆栈GPU,加大算力,极耗能源;使用中文,则又快又省,高下立判。

  文章评析,在算力不如OpenAI的情况下,DeepSeek已可用算法转变劣势。考虑到中英文的差异,中国大概率可在算力上拉近差距。中美AI的竞争,比的是算力、算法、数据,算力背后又与电力有关,中国因有实体经济,加上经济规模巨大,数据上已占优势;算法中美实力相当,但DeepSeek的横空出世可以窥见中国的深厚潜力;算力原本美国领先,但中英文在训练上表现的差异,最终孰优孰劣还难有定论,更何况算力的强弱还取决于电力,这却是中国的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