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时代》周刊揭晓了2025年度“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企业”榜单,100家入选企业被划分为领导者(Leaders)、颠覆者(Disrupters)、创新者(Innovators)、巨头(Titans)、先驱者(Pioneers)五个不同组别。华为入选“巨头(Titans)”组别,这无疑是对华为在极限压力下砥砺前行的中国科技企业一次极具象征意义的“加冕”。
《时代》的评语一针见血——“随着美国出口管制对中国科技雄心的挤压,一家中国科技巨头被寄予厚望来填补这一空白:华为”。《时代》周刊称,作为5G技术的市场领导者,华为如今也处于6G开发以及云计算和新能源汽车等多项下一代技术的前沿。
华为的入选,标志着其已从昔日“被围剿”的求生者,蜕变为重塑全球科技版图的关键力量。
“巨头”或“泰坦”,在希腊神话中是统治世界的古老神族,象征着强大、坚韧与开创性。这个称号用在今天的华为身上,再恰当不过。自2019年被列入“实体清单”以来,美国试图通过切断芯片供应、封锁技术合作、限制市场准入等一系列极限手段,扼住华为的咽喉。然而,结果却与预期大相径庭。
正如《时代》周刊所指出的,在AI芯片领域,当英伟达的尖端产品被阻隔在中国门外时,华为的昇腾910C芯片已然崛起,在特定任务上实现了对标世界顶尖产品的能力。这并非孤例,而是华为系统性突破的缩影。从2023年搭载麒麟9000S芯片的Mate 60 Pro横空出世,宣告其突破了5G手机芯片的“卡脖子”难题,到如今推出纯血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 NEXT),彻底摆脱对安卓底层的依赖,华为用一次次“不可能”的任务,构建起一个独立自主、全栈式的技术生态。
这种韧性源于华为数十年如一日的研发投入和深厚的技术积淀。面对外部封锁,华为没有选择退缩或妥协,而是将压力转化为自我革新的动力,将“求生存”变成了“谋发展”的战略机遇。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悲壮与豪情,正是其“泰坦”精神的核心。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2024年11月表示,“华为致力于为中国打造坚实的算力底座,也为世界提供第二选择。”“为世界提供第二选择”的表态,是理解华为当下及未来战略的关键。这句看似谦逊的话语,实则蕴含着重塑全球供应链和技术标准的雄心。
首先,这是为中国打造的“算力底座”。在AI时代,算力即国力。美国对华的技术封锁,本质上是一场“算力围剿战”。华为昇腾系列AI芯片及配套的软硬件生态,正是在为中国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领域构筑一个不受外部掣肘的坚实基础。这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存亡,更关乎整个国家数字经济的安全与未来。
其次,这是向世界发出的“新选项”。长期以来,全球科技生态由美国主导,从芯片(高通、英特尔、英伟达)到操作系统(安卓、iOS、Windows),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华为的崛起,尤其是在5G/6G、AI计算、操作系统等核心领域的全栈能力,意味着全球市场,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将拥有一个摆脱单一技术依赖的“第二选择”。这不仅能带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和更多样的技术路线,更将在地缘政治层面削弱技术霸权的效力,推动全球科技治理走向更加多元和平衡的格局。
对于此次榜单的公布,华为内部没有做出任何反应,既没有对此做出回应,也没转发此消息。
6年前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件。即2019年4月,美国《时代》周刊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列入2019 年度全球 100 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榜单,为业界泰斗类别。
《时代》东亚记者查理·坎贝尔在提名词中写道:“当任正非在 1987 年投资 5600 美元创建华为时,他并不是一位计算机奇才。然而,他的管理帮助华为成为了全球最大电信设备公司,去年营收达到 1070 亿美元,客户遍及 170 个国家和地区。除了尖端智能机,华为还是5G领域的先锋,这项革命性技术将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无人车和智慧工厂的发展。”
华为为此回复说:我们还在痛苦中,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并附上这么一张图片。
华为员工发帖:老板宁愿撕掉这顶华丽的帽子,让伤痕满满的飞机再飞快飞久一些,等到飞机着陆归家,就是英雄归来,就是下一次的崛起。
华为的故事已经超越了一家企业的商业范畴。它成为了一面镜子,映照出全球化浪潮下的逆流与暗礁,也成为一个范例,展示了一个国家和企业在面对外部极限打压时,如何通过自主创新杀出一条血路。
华为的破局之路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技术封锁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短期内或许能给对手造成巨大困难,但从长远看,它也会倒逼对手加速研发,催生出一个更强大、更独立的竞争者。美国本想通过“小院高墙”策略锁住中国的科技发展,却无意中为华为的“自立门户”提供了最强的外部催化剂。
《时代》周刊的认可,是对华为过去五年坚韧不拔的肯定,更是对其未来影响力的预判。从5G到6G,从智能手机到新能源汽车,从云服务到AI大模型,华为正以一个全能型“巨头”的姿态,全面参与下一代技术的竞争。其2024年营收的强劲增长和不断推出的创新产品(如18英寸可折叠屏笔记本),都证明了其商业活力和创新能力并未因制裁而枯竭,反而愈发旺盛。
总而言之,华为入选《时代》“巨头”榜单,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它标志着那场旷日持久的“围剿战”已迎来转折点。华为的故事告诉世界,真正的“泰坦”,不仅能承受泰山压顶之重,更能将重压化为基石,在废墟之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神殿。未来,由华为所代表的“第二选择”,将如何深刻地影响全球科技竞争的走向与格局,值得全世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