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联网和智能交互技术的快速发展,端侧人工智能(AI)正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2025年5月8日,山东浪潮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在AI技术革新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成功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低功耗的端侧智能交互方法、设备及介质”的专利(公开号CN119939517A)。此项创新不仅彰显了浪潮在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优化方面的前沿实力,也为未来智能设备的普及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预示着行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在当今物联网生态系统中,端侧智能交互设备对能耗、实时性和计算效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传统的深度学习模型通常依赖于云端或边缘服务器进行复杂运算,导致数据传输延迟和能耗增加,难以满足实时性和低功耗的需求。浪潮此次申请的专利技术,核心在于通过模型参数压缩和算法优化,有效降低了神经网络的计算复杂度,从而实现端侧设备的低功耗运行。具体而言,该技术采用了关键特征提取、模型压缩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方法,显著减少模型参数数量,提升计算效率,同时保持预测精度,为物联网设备赋予了更强的自主决策能力。
技术原理上,该方案在获取交互数据后,首先进行高效的预处理,提取关键特征,避免冗余信息带来的计算负担。随后,基于预设的神经网络结构,构建多个独立模型,并对其进行压缩,确保模型在保证准确率的同时,大幅度减少参数量。这些模型通过多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结合验证后的预测结果,通过融合层进行集成,提高交互反馈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技术方案通过模型压缩,降低了参数数量,减少了运算量,极大地提升了端侧设备的能效比,符合当下低功耗、边缘智能的发展趋势。
浪潮作为国内领先的AI技术企业,近年来不断加大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优化和端侧AI硬件研发的投入。其科研实力得到了行业的广泛认可,拥有超过2000项专利,且在物联网和智能交互领域持续布局。此次申请的专利,充分体现了浪潮在AI创新方面的持续突破,彰显其在低功耗智能交互设备技术上的领先优势。通过技术的不断迭代,浪潮正推动企业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安防等多个应用场景中实现深度融合,提升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
从行业角度来看,端侧AI的快速发展正引领智能设备的革命。根据行业报告,到2030年,全球端侧AI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3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这种增长动力源于对低延迟、隐私保护和能耗控制的迫切需求。浪潮此次的技术创新,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参考。未来,随着硬件成本的持续下降和算法的不断优化,低功耗端侧AI设备将更广泛地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车载系统等多个领域,推动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专家指出,浪潮此次专利的成功申请,代表着国内在深度学习模型压缩和边缘智能技术方面已迈入国际领先行列。未来,AI技术的持续突破将有助于构建更加高效、安全和智能的物联网生态系统。行业观察家也提醒,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相关的隐私保护和安全问题也需同步重视,确保技术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总体而言,浪潮在低功耗端侧AI技术上的创新,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智能设备的普及铺平了道路。专业人士建议企业应密切关注这一趋势,积极布局端侧智能硬件,加快技术落地,以实现产业升级和竞争优势的持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