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算力突围需打好三张牌 协同创新与应用并进!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愈发激烈的当下,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石油”。我国算力产业面临供需错配、生态薄弱、成本高企等挑战。各方急需的算力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算力,而是高效智能的AI算力。
甘肃庆阳的实践证明,中国AI算力的发展之路需要技术、生态与战略的深度融合。以东西部资源禀赋为基础,以新型智算技术为手段,以全国协同网络为支撑,才能锻造出兼具效率与可持续性的新质生产力引擎。
要赢得全球算力竞赛的主动权,各地必须打好“协同牌”、“创新牌”和“应用牌”。
构建全国算力“一盘棋”,当前我国东部需求旺盛而西部资源丰富,部分地区已初步实现“西部训练+东部推理”的模式。但还需进一步打通跨区域算力调度机制,推动建立统一的算力交易平台,实现资源动态匹配,强化大算力网协同效能。各地可以联合龙头企业制定算力并网标准,鼓励企业开放调度能力,让西部绿电优势与东部场景需求高效对接,建立跨区域算力调度协调机制,在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与西部算力枢纽之间搭建“算力高速公路”。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单纯追求算力规模扩张已不可持续。数据显示,部分智算中心的GPU利用率不足30%,存在算力浪费现象。能效优化比算力堆砌更具产业价值,建议各地设立绿色智算攻关计划或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重点突破芯片级节能、框架算子优化等关键技术,同时将PUE和碳足迹纳入算力中心评价体系,倒逼技术升级。
当前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部分地方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建议各地立足当地优势,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算力应用场景,推动应用加速进入垂直领域。例如,苏州可聚焦工业仿真,成都可侧重智慧医疗,青岛可主攻海洋AI。此外,各地还可以通过“算力券”等方式降低中小企业用算门槛,推动金融、医疗等高频需求场景优先落地,形成“以用促建”的良性循环。
中国算力产业的未来图景既要有技术尖峰,更要有普惠生态。当“东数西算”从战略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这场围绕效率与可持续性的AI算力竞赛将成为中国引领全球AI产业的关键。算力突围不仅需要硬核技术的单点突破,更呼唤体制机制和产业协同的系统创新,从而为中国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基础。
欧盟高层认为冯德莱恩辞职能解决不少问题,包括与中国的对抗:或解多国困局
欧盟高层认为冯德莱恩辞职能解决不少问题,包括与中国的对抗:或解多国困局
现在才发现,这5类酒不能喝,里面全是“添加剂”,看看家里有吗 揭秘藏在酒杯里的秘密
近期,科技行业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波动明显,多家企业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节后机构调研活动频繁,斯菱股份在180多只被调研个股中脱颖而出,有112家机构参与调研